当地时间6月20日凌晨,伊朗首都德黑兰再次被巨大爆炸声惊醒。拉维赞军事区的火光映红夜空,第三区的居民楼玻璃被冲击波震碎,街道上撤离的车流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
这已是德黑兰一周内第四次遭遇袭击。伊朗民航部门紧急宣布关闭全国领空至中午,所有航班停飞——这是战争前奏的典型信号。
而在华盛顿,白宫战情室灯火通明。美国总统特朗普刚刚收到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最新情报简报,他必须在两周内作出一个可能改变中东命运的决定:是否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
这场危机始于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发动代号 “狮子的力量” 的大规模空袭,200架战机向伊朗境内目标投下330余枚弹药。
纳坦兹铀浓缩厂浓烟升腾,革命卫队总部被炸穿,总参谋长巴盖里的座驾在回家路上化为扭曲废铁。空袭造成78人死亡、329人受伤,至少20名高级指挥官和6名核科学家丧生。
伊朗迅速展开报复。当晚,200多枚弹道导弹、高超音速导弹和无人机分三个波次砸向以色列。
第一波45枚导弹于21时突袭特拉维夫市中心军方设施;第二波在半小时后直击耶路撒冷;第三波超过100枚导弹进行饱和打击。以色列铁穹系统仅拦截约25%来袭目标,特拉维夫CBD区域多处建筑被毁。
冲突迅速升级。6月19日,伊朗革命卫队宣布启动 “真实诺言-3”第15阶段行动,出动超100架无人机袭击以色列北部。以军则持续打击伊朗核设施,布什尔、伊斯法罕和纳坦兹接连遇袭。
6月19日,白宫发言人莱维特公布关键信息:特朗普将在两周内决定是否攻击伊朗。虽然美伊沟通渠道仍在开放,特朗普称谈判有“很大机会”,但军事准备从未停止。
特朗普每天都在白宫战情室与国家安全团队会面,评估局势发展。这种每日情报简报的密集程度,堪比重大军事行动前的备战状态。
美国立场发生戏剧性转变。就在两个月前,特朗普还公开表示愿意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或总统佩泽希齐扬会面,被媒体称为 “策略上的重大转变”。
如今五角大楼已向中东部署三艘航母:卡尔·文森号在阿拉伯海待命,尼米兹号从南海急调,福特号正驶向地中海。加上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航母,五支航母战斗群正形成合围之势。
美军同时向中东地区集结了百架战斗机、加油机和轰炸机。6月18日,12架F-22猛禽战机挂载副油箱转场至英国基地;6月19日,14架载满军事装备的运输机抵达以色列。
随着美军大规模调动,卡塔尔乌代德空军基地出现异常动向。卫星图像显示,停机坪基本清空,没有分配到机库的飞机已经撤离。美军中央司令部紧急增加了血浆等医疗物资储备——这是战前标准程序。
伊朗方面同样加紧备战。革命卫队展示了 “霍拉姆沙赫尔-4”弹道导弹,这种射程2000公里、可携带1.5吨弹头的武器被认为是伊朗破坏力最强的导弹。
更令人担忧的是,伊朗已发出明确警告:若美军空袭福尔多核设施,伊朗将立即在霍尔木兹海峡布设水雷,切断西方能源命脉。同时,胡塞武装将恢复对红海商船的打击,什叶派民兵则攻击中东美军基地。
6月19日,伊朗警方宣布在德黑兰西部地区逮捕24名为以色列从事间谍活动人员,并击落16架以色列微型无人机。革命卫队主导的内部清洗已经开始,目标直指情报漏洞和潜在间谍。
当20日凌晨的爆炸震动德黑兰时,普通市民在药店抢购最后两盒碘片。第三区居民楼的断壁残垣间,救护人员抬出五名平民遗体——这些画面通过社交媒体传遍全球。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当夜发表声明:对以色列的报复行动将持续实施,直至其“付出应有代价”。声明特别警告:“若第三方势力介入此次侵略行径,伊朗将根据既定方案立即予以回应。”
伊朗外交部副部长加里布阿巴迪的喊话直指华盛顿:“如果美国决定介入冲突,伊朗将被迫动用必要手段捍卫国家安全。我们的建议是:如果不打算阻止侵略者,至少应该只做旁观者。”
中东战火已引发全球性连锁反应。国际油价单日暴涨超9%,伦敦交易所原油价格今日再涨6%;黄金价格突破3400美元/盎司;东京外汇市场的日元汇率断崖式跳水。
韩国三星工厂为伊朗断供的氖气材料连夜调整生产线,全球芯片供应链面临新的冲击。现代战争的蝴蝶效应,早已超越地理边界。
俄罗斯四架运输机悄悄运抵德黑兰,带来导弹部件和人道援助。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必要时准备向伊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地缘政治格局悄然重组。
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谴责袭击违反国际法,但美以的否决权让决议形同虚设。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洪达卜重水反应堆遭袭,警告袭击对核设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速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