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冲突爆发后,多次“预告”要直接对伊朗动手的美国,日前终于出手,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了猛烈的空袭。此举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极大关注,通过这次军事行动,特朗普究竟要达成什么目标?但是又得到什么结果?
这次代号为“午夜之锤”的军事行动,颇有些夸张的意味。美国动用了125架飞机,其中包括B-2隐形战略轰炸机,并且使用了75枚精确制导弹药,这其中甚至还包括14枚能够穿透地表掩体的GBU-57巨型钻地炸弹。不仅如此,美国海军还发射了24枚具有强大摧毁力的“战斧”导弹。
(美军袭击伊朗核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B-2轰炸机,竟然成为了美军行动的“诱饵”,被部署在了太平洋上空。实施这次大规模行动后,美方宣称所有的弹药都击中了目标,达到了预想中的效果,这似乎在传递一个信号:美方说到做到!
然而,这样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打击,真的只是为了摧毁核设施吗?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在发布会上强调,此次行动并不是为了更迭伊朗政权。这样的表态多少显得有些欲盖弥彰,毕竟,美方不是伊以冲突的当事国,这样悍然对伊朗发起攻击,显然没有考虑到稳定紧张局势。
与此同时,美国副总统万斯也发表了一番让人玩味的言论。他表示,此次袭击为重启与伊朗的关系与对话提供了机会。他相信美国的打击不会演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换句话说,这次打击或许更多的是一种震慑与人为制造的“和谈”契机,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开端。
(万斯解释美军行动:为了和伊朗对话)
这样的说法显然不被国际社会所买账,首先,美方根本就是在偷换概念,难道为了和伊朗对话,就一定要先对伊朗展开军事打击?这分明就是强盗逻辑,本质上看,美方就是想极力施压伊朗,用武力逼着伊朗上谈判桌,至于结果如何,似乎不在美方的考虑范围内。
其次,美方这种“请”伊朗重上谈判桌的方式,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凸显了美方仗势欺人的态度,还记得前段时间中美因为关税问题,关系陷入进一步紧张,当时的美方为了和我们对话和沟通,显然没敢用什么武力逼迫的招数,反倒是不断做出让步,希望和我们谈判,因此,这才有了之后的日内瓦会谈和伦敦会谈。
(当时美方不断让步,才换来和中方会谈)
依照目前的情况看,美方的对伊行动,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中国对美国的做法进行了谴责,认为这严重违背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不仅如此,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也在安理会上的公开发言中,严厉抨击这一行为侵犯了伊朗的主权完整,并加剧了中东地区的紧张态势。总而言之,就是在我们看来,武力解决不了中东的和平问题,只有对话和谈判才是保证持久和平的出路。
(中方在安理会强烈谴责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此次美方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不仅是中方发出谴责,美国国内也响起了批评特朗普的声音,
共和党议员托马斯·马西直言不讳地批评特朗普,表示他的对伊军事行动授权决定是违宪的,甚至警告称共和党可能会因为这一举动,在2026年的时候,失去众议院的控制权。至于民主党方面,态度更是强硬,关于对特朗普进行弹劾的呼声不绝于耳。美国内部就这样被激起的不满情绪,正是对特朗普授权单边军事行动的一种潜在反扑。
(特朗普被要求弹劾)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的此次行动也是一种冒险。毕竟,伊朗并不是那么容易被彻底制服的对手。近年来,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壮大,其地缘政治地位,使得任何对伊朗的军事打击,都有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地缘冲突。倘若冲突升级,战火蔓延,将可能导致整个中东区域的局势失控,不仅仅是局部的灾难,更是对全球稳定的一次严重考验。
而对于伊朗来说,他们面临的是一个两难的境地:是要忍气吞声接受这次袭击,还是奋起反击以维护自身的尊严?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充满了不可预测的风险。不过在此还是希望各方能以和平为目标,尽快还中东一个稳定的局势。
速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