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申君黄歇,楚国的令尹(相当于丞相),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的名字在历史上响亮,作为战国末期最为关键的政治人物之一,黄歇的事迹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到了晚年,他做出了一些令人意外的决定,最终引发了一场灾难,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据说,黄歇源自黄国的王族,或者有传闻称他是楚顷襄王的弟弟,楚国的宗室成员。不过,尽管他的家世背景受到不同的解读,黄歇身为贵族身份毋庸置疑,但他的成功却并非单靠出身,更多的是凭借着个人的能力与智慧。
黄歇年轻时,四处游学,知识渊博,他的才学得到了楚顷襄王的赏识,最终步入了官场。然而,他的仕途起步并不显赫,差不多二十年里,他都在默默无闻的状态中度过。直到公元前278年,他的人生迎来了一次巨大的转折。
展开剩余84%公元前278年,秦国发动进攻,成功攻破了楚国的首都鄢郢,迫使楚顷襄王迁都陈县,并派黄歇出使秦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迫使秦国撤兵。黄歇在秦国的行动充满了智慧。当他得知秦国准备联合魏国和韩国继续进攻楚国时,心中充满了忧虑。
一天,黄歇终于有机会面见秦昭襄王,他向秦王提出,两国为强国,若继续战争,必然两败俱伤,而周边其他国家将从中渔利。不如通过结盟,共同应对外部威胁。秦昭襄王听后深感有理,答应了黄歇的建议,决定与楚国结盟,黄歇的使命看似完成,可以返回楚国。然而,楚顷襄王却为了证明楚国的诚意,竟让黄歇带上楚国的太子熊完,作为人质送往秦国。
黄歇再次来到秦国,却被秦国扣押。就这样,他被迫滞留秦国十年。在这段岁月里,黄歇尽心侍奉太子熊完,两人关系愈加深厚,而这段经历也为黄歇日后的升迁埋下了伏笔。
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重病垂危,原本应该继位的熊完,却未能如愿回国继位。此时,黄歇深感忧虑,他思索了良久,最终想到了一个办法:请求自己的一位朋友——秦国的丞相范雎出面游说秦昭襄王。
范雎当时权倾朝野,是秦昭襄王的亲信,黄歇知道,若范雎能劝说秦昭襄王让熊完回国继位,楚国和秦国的关系将会更加稳固。于是,黄歇请求范雎去劝解秦王,认为若熊完未能回国继位,楚国势必会换君,而与秦国的关系也可能陷入动荡。
范雎深以为然,尽管秦昭襄王有所犹豫,但最终决定派遣熊完的师父回国探查情况。然而,黄歇并不放心,他担心若熊完未能及时回国,楚顷襄王就会去世,王位易主,他的命运也可能因此改变。于是,黄歇策划了一个大胆的行动。
一夜,黄歇乔装打扮,将熊完带着逃离秦国,而自己则留下来作为掩护,借口熊完生病,闭门谢客。熊完成功逃脱,黄歇将此事告诉秦昭襄王,结果,秦昭襄王大怒,准备杀掉黄歇。但黄歇早有准备,他的朋友范雎再次出面,为黄歇求情,认为黄歇若回国,必将受到楚王重用,而他也会变得更加亲近秦国,成为秦国的友好盟友。
最终,秦昭襄王听从了范雎的劝解,决定放黄歇回国。黄歇顺利回到了楚国,并迅速迎来了人生的新高峰。
当时,熊完已经继位成为楚考烈王,对黄歇感激不已,便任命他为楚国令尹,并封他为春申君,给了他淮河以北的十二县作为封地。这一任命使得黄歇成为楚国的执政人物,并且凭借卓越的政治与军事才能,迅速崭露头角。
在邯郸之战中,黄歇带领楚国军队与魏国、赵国联军合作,成功击败强大的秦国,为赵国挡下了灭顶之灾,挽救了六国联合抗秦的局势。此外,黄歇还带领楚国军队四处征战,先后征服了鲁国等多个小国,极大扩展了楚国的疆土。
黄歇的军事才能与政绩,使得他的地位、威望和财富不断上升,成为与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并列的战国四公子之一。
然而,随着岁月的推移,黄歇的性格开始变得自满。他沉迷于奢华的生活,过度享乐,门下的门客衣冠华丽,连鞋子上都镶嵌着珠宝,奢华程度让其他三位公子都相形见绌。他纵情声色,家中妻妾成群,子嗣众多,却依然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常派人四处搜罗美女。
就在这时,赵国人李园带着自己的美丽妹妹李环来到了楚国。他听闻楚考烈王没有继承人,便打算将妹妹送给楚王,获得升职机会。然而,由于李园始终未能找到机会将妹妹送进宫中,他转而将目光投向了权势日益膨胀的黄歇。
为了接近黄歇,李园通过朋友关系成为黄歇的侍从,并逐渐赢得了黄歇的信任。一天,李园借故请假,耽搁了归期。再次见到黄歇时,李园故意编造了一个故事,说自己的妹妹长得极美,齐国国君派使者来求娶,但因为酒醉,未能及时归来。黄歇听后,对李园的妹妹产生了兴趣,便要求见见她。
第二天,李园将妹妹李环带去见黄歇。黄歇见了李环,顿时为之倾倒,随即决定将其纳为妾。李园借此机会,获得了黄歇的重用,并且得到了朝中的职位。然而,李园并不满足于此,他开始密切关注局势的变化,企图通过更大的野心一步步取代黄歇的地位。
前242年,六国联合攻打秦国,黄歇作为楚国的主帅,统领六国联军。在这场战争中,虽然联军一度攻入秦国的函谷关,但秦国凭借巧妙的分化策略,成功化解了危机,最终击败了联军。这一战的失败给了黄歇很大的打击,也让他在楚国朝中失去了不少威望,楚考烈王也对他开始产生疑虑。
发布于:天津市速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